Search

一直以來,每當有外國政府換領導人,例必有一堆香港媒體解讀這個人的政策「親中」或「反中」。二零一九年之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一直以來,每當有外國政府換領導人,例必有一堆香港媒體解讀這個人的政策「親中」或「反中」。二零一九年之前已經是這樣的了,但也得承認二零一九年之後明顯加劇了。一旦有政治人物被定性為「親中」或「反中」,隨即在香港引來一邊追捧,另一邊追打。

可以不要這樣簡化嗎?就當政客A一天到晚把「反中」掛在咀邊,如果他內政能力一團糟,使得這國家國力大大倒退,口號上是反了,實際上又反得起嗎?又當政客B一天到晚把「親中」當中最高指示,如果他無法團結國內政治精英,使得這國家一天到晚都是執政危機,連位置都坐不穩,實際上還親得起嗎?如是者,二元對立的「親中」或「反中」標簽,有多大作用呢?更別說這些分野在香港往往被誇大,成為KOL呃點擊的借口。當地「親中」或「反中」的分別或定義,本來就可能和我們想的很不一樣。

最近又有好個世界各地的政府換屆,每次看到相關評論,都好想轉台呢⋯⋯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時事評論員
View all posts